李迅雷:医药行业的文艺复兴,互联网医药,产业政策导向和并购,好观点。
简而言之,即央行可根据不同时期六大目标的轻重缓急加权排序,实现其认为综合考量下的最优结果。此外,早前也有媒体曝出,针对小微企业定向资金亦有流向房地产企业的迹象,有违央行定向支持的初衷。
唯有这样,才有助于理顺当前央行面临的困境,缓解定向货币政策难以承受之重。同时,考虑到非常规方法的诸多缺陷,如虽有短期应急之功效,但其不透明,选择性强,回归行政手段,财税金融混淆,央行从最后贷款人跃升为第一贷款人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以及与市场化的改革路径不匹配等仍然广受诟病,因此建议只作为临时性与过渡性的措施,常规政策仍然是应用的重点。结合央行早前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笔者发现,面对中国经济下行态势,央行其实早已采取了行动,不过措施并非常规政策工具,而是更多创新工具的使用。而中期利率指引在缺乏基准利率体系、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障碍之时大举推进,笔者担忧其会有碍于收益率曲线的形成,利率市场化的努力出现反复。毫无疑问,目标越多,货币政策执行起来越加复杂。
如此看来,当前央行通过PSL等创新手段实际上是货币政策承担改革发展任务下,面对结构性矛盾所采取的次优选择。同时,笔者也坚持认为,在货币政策转型的背景下,常规性工具仍应该是主要选择。更多反映大盘蓝筹的沪深300指数上涨更是接近8%。
只有货币当局放弃定向宽松取向,启动全面性的放松(全面下调利率,全面放松信贷额度控制),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才能被疏通,实体经济的状况才能明显改善。过去几年,美联储曾通过直接购买长期国债和MBS,向美国金融体系投放了大量流动性,以刺激实体经济的信贷。尽管我正确的预期到了宏观经济的走势,但股市过去二十多天的上扬却超出我的预料。这种流动性淤积于金融市场的情况与美国QE的状况类似。
股债走牛的背后,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货币政策定向宽松产生的QE效应。不过,缺乏经济增长面支撑,纯靠流动性推动(尤其是靠融资盘推动)的股市牛市必然难以长久。
从疲弱的经济基本面来看,债券市场继续走牛很容易理解。在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方向是确定的。央行通过定向降准、PSL、MLF等方式,向特定金融机构释放了流动性,以刺激它们向小微企业、农业、以及保障房建设的信贷投放。有人会说,改革预期、无风险利率下降、资金风险偏好上升等因素才是目前主导股票市场的因素。
【摘要:过去一个月,在国内经济增长持续疲弱的背景下,股票与债券两个市场双双走强。10月CPI同比增长1.6%,与9月持平,继续处在4年多的低位。投资者需要对市场波动性的加大,以及可能的调整做好准备。定向宽松造成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金融体系流动性供给之间的错配,人为阻塞了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
目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大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建投资的投资主体)和房地产行业——在政策约束之下面临严苛融资瓶颈。而同期社会融资总量也只有6627亿,比去年同期少了大概2千亿。
这种情况下,更多放松举措并不能明显改善实体经济增长,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甚至引发泡沫化的风险。淤积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带来了金融资产的牛市。
尽管投资增速在地产开发商投资意愿回暖的带动下小幅回升,但仍然处在很低水平。推动近期股债两市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充裕流动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定向宽松的QE效应。同期,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全线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又下降了15个基点。但实体经济的疲弱有可能会让股市波动性加大。相反,10月M2的同比增速还下滑到了7个月以来的新低。那种情况下,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减少反而可能会给股债价格带来向下压力。
但正如前文所述,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发放并未相应扩张。】 过去一个月,国内股票与债券两个市场双双走强。
唯一不同的是,美联储是想方设法要把资金从金融市场导入实体经济而不可得,我国货币当局却是有意为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设置障碍。但不管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因何受阻,效果都是一样——实体经济的疲弱与金融资产价格走牛同时出现。
而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的对象——小微企业和农业——因为自身规模的原因,贷款需求本就有限。货币政策是否继续维持定向宽松的导向,是判断资产市场走向的关键。
根据今年3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在9、10两月通过新创设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工具,向部分金融机构定向投放了7695亿元的基础货币。进入专题: 股市 债市 定向宽松 定向降准 PSL MLF 。带动股市上涨的,是我之前忽略的一个宏观因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尽管如此,我仍然不认为股市已经与宏观经济脱钩。
因此,充裕流动性还将给股债两市带来人气。如果货币政策还是坚持定向宽松,那么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就很难得到化解。
沉淀在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还将继续推动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扬。未来一个月,货币政策应该仍然处在定向宽松的路径之上,QE效应仍将支撑股债两市的人气。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央行为了不让自己释放的流动性再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这些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行业,开始了定向宽松的操作。从我发布上一篇市场评论《股市仍然有压力,债市牛市未到头》的10月26日,到今天这大半个月里,上证综指上涨7.6%。
这似乎是宏观经济与股市无关的明证。而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这些企业和行业的风险度更是居高不小,打压了银行对它们的放贷意愿。所谓定向宽松,是央行向特定目标投放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今年10月,人民币信贷投放仅5483亿元,比预期低了约1千亿。
同时,通货紧缩的压力再度增强。只要看看股市融资余额的快速攀升(9、10两月从5千亿增加至7千亿),就能明显感受到这汹涌的流动性大潮。
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刚刚发布的10月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国内经济增长势头疲弱依旧。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受阻,因而大量淤积于金融市场,从而造就了金融资产的牛市
尽管投资增速在地产开发商投资意愿回暖的带动下小幅回升,但仍然处在很低水平。这似乎是宏观经济与股市无关的明证。